商家介绍
迁西板栗产于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,是河北省传统特色农产品,至今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,在很多古籍上都有记载。迁西板栗外形玲珑,呈红褐色,有浅薄蜡质层,鲜艳而富有光泽;果仁呈米黄色,内皮易剥,肉质细腻,糯性粘软,甘甜芳香,营养丰富。2008年3月,迁西板栗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。
店堂环境
迁西板栗栽培源远流长,《诗经》、《战国策》、《左传》、《论语》、《本草纲目》、《农政全书》等书都有记载。《诗经》有“树之榛栗”的诗句。
《战国策》记载,苏秦游说燕文侯时说: “燕国……南有碑石雁门之饶,北有枣栗之利,民虽不田作而足于枣栗矣。此所谓天府者也。”汉代的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中说:“燕秦千树栗……此其人皆千户侯等。”这里的“北”和“燕”,即包括今迁西一带,说明这里很早就是板栗的著名产地,靠板栗生产比较富庶。《山海经》、《吕氏春秋》、《西京杂记》诸书也多有记载。
《清异录》记有这样一件轶事:晋朝皇帝一次穷追敌寇时,军粮供应不上,将士三日粒米未进,士气大落。行至燕山滦水之东,见满山板栗,便命军士蒸栗为食,借以饱腹。于是士气大振,大败敌兵。
由此,将士们就称栗子为“河东饭”。民国《迁安县志》对板栗这样记载:“邑境产量最富,行销最远,为邑产大宗”,这里的“邑境”主要是指今迁西一带。境内100~200年生的大栗树到处可见,新立庄、汉儿庄、栗树湾子等地尚有许多300~500年生老栗树,仍枝繁叶茂,常胜峪村还生长着明初600年生古栗树。
解放前,由于战争频繁,对板栗资源破坏严重。到1949年,全县只有板栗9万亩、70万株,年产板栗222万公斤。
美食展示
板栗营养价值很高,甘甜芳香,含淀粉51~60%,蛋白质5.7-10.7%,脂肪2-7.4%,糖、淀粉、粗纤维、胡萝卜素、维生素A、B,、B:、C及钙、磷、钾等矿物质,可供人体吸收和利用的养分高达98%。以十粒计算,热量为204卡路里,脂肪含量则少于1克,是有壳类果实中脂肪含量最低的。普遍用于食品加工,烹调宴席和副食。
板栗生食、炒食皆宜,糖炒板栗、拌烧子鸡,喷香味美,可磨粉,亦可制成多种菜肴、糕点、罐头食品等。板栗易贮藏保鲜,可延长市场供应时间。板栗多产于山坡地,国外称之为“健康食品”,属于健胃补肾、延年益寿的上等果品。
板栗的食疗功效:板栗性味甘寒,有养胃健脾、补肾强筋的功用。唐代孙思邈说:“栗,肾之果也,肾病宜食之。”《本草纲目》中指出:“栗治肾虚,腰腿无力,能通肾益气,厚肠胃也。”
苏东坡的弟弟苏子由曾写诗称颂栗子的食疗功效,“老去自添腰脚病, 山翁旧传方。客来为说晨兴晚,三咽徐收白玉浆。”
吃食板栗可以益气血、养胃、补肾、健肝脾;生食还有治疗腰腿酸疼、舒筋活络的功效。栗子所含高淀粉质可提供高热量,而钾有助维持正常心跳规律,纤维素则能强化肠道,保持排泄系统正常运作。
栗子对辅助治疗肾虚有益,故又称“肾之果”。中医学认为,栗性甘温,无毒,有健脾补肝,身壮骨的医疗作用。经常生食可治腰腿无力,果壳和树皮有收敛作用;鲜叶外用可治皮肤炎症;花能治疗瘰疡和腹泻,根治疝气。
民间验方多用栗子,每日早晚各生食一至二枚,可治老年肾亏,小便弱频;生栗捣烂如泥,敷于患处,可治跌打损伤,筋骨肿痛,而且有止痛止血,吸收脓毒的作用。
一店地址:南通市通州区朝阳路北首小沈糕点隔壁桂源铺斜对面
二店地址:南通市通州区为民路175号小四川龙虾美食城对面佳乐小区南门门东